400-600-8011
在线咨询

2021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参考答案解析(二)

2021-01-26 16:10:55     来源:锦鲤    责任编辑:锦鲤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 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体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表现出的特征为,①“万物有灵论”;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④没有守恒概念;⑤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题干中,小美对玩具说话,可见小美认为玩具小草是有生命的,即认为万物有灵,小美处于前运算阶段。选项 A,处于感知运算阶段的儿童通过感知觉和运动认识世界。选项 C,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选项 D,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为: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②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③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因此答案选 B。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包括:①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②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③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④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⑤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与持久性。因此,稳定性是情感的特点。选项 ACD,

均属于情绪的特点,为干扰项。因此答案选 B。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因此,行为受到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需要的品德是依从。选项 B,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选项C,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选项 D,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

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因此答案选 A。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

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中,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题干中,希希的行为符合父母长辈和他人的要求, 说明希希处于“好孩子”阶段。选项 A,处在相对功利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选项 C,处在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选项D,处在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的儿童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

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因此答案选 B。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较低级的需要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题干中,马老师认为学生只有在吃饱、睡好的状态下才能用精力学习,也就是低级的需要满足后,学生才有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马老师认同需要层次理论。选项 A,强化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选项C,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选项 D,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因此答案选 B。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倦怠类型。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包括:①情绪耗竭;②去人性化;③个人成就感低。其中,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 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题干中,黄老师因学生家长投诉,工作态度变得消极,对待学生非常麻木、敷衍,这是其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 属于去人性化。选项 A,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选项C,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 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选项 D,知识枯竭不属于教师职业倦怠。因此答案选 B。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高顿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高顿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