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热门考点学生观】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021-01-19 15:37:00 来源: 公务员考试网 责任编辑: 锦鲤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的未来。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与发展观点相对立的。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仅把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或学习者来对待,忽视学生身心的整体性,这是不恰当的其实。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端,须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的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因此教师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思考,需要由学生自主探究。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做出的判断,教师不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

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影响,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独立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满足相关需求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学生观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任是并存的。

获取更多教师资格备考相关考点知识整理,关注高顿上岸鸭!

相关阅读

综合素质学生观例题——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资笔试热点】教育萌芽阶段中国古代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教育的起源有哪些

常见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查一查
我能报考什么职位?
全国
请选择类型
国考
省考
一键查询合适岗位